科普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 科普之窗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担心辐射吗?
发布时间:2022-08-22 来源:鄂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一提到辐射,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大核爆或者吓人的变异等画面,但其实这太过于片面了,因为在生命最早诞生的那个时代,地球上的辐射要远远高于现在,可当时的这些生命都没有因高辐射而灭绝,反而与辐射共存并进化到了如今。

所以说,辐射到底是个啥,现在的我们是否需要担心它对生物的影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要了解辐射的概念。按照能否使原子与分子发生电离,辐射被分为两种类型: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中子等粒子,以及电磁波中的γ射线、X射线和波长较短的部分紫外线;

非电离辐射则主要包括电磁波中的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以及波长较长的紫外线。

相较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的能量更强,因此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辐射危害主要来源于电离辐射。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电离辐射都会产生危害,电离辐射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电磁辐射,另一种则是核辐射。

电磁辐射是纯能量,通过空间中电波和磁波振荡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能量;而核辐射是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产生的,因为其中质子和中子不同组合形成的同位素不够稳定,所以它们会随机向外界释放能量。核辐射可以说是电离辐射中危害最大的一种。

而在我们现代社会,大多数活动都是建立在收发和探测电磁辐射之上的,比如说我们通过无线电波在手机上收发邮件,或者在医院拍X光片期间都存在电磁辐射。

但有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并不只是处于一个辐射源中,因为当你在使用手机时,你身边的其他人可能同样也在使用手机,这时候的辐射源就是所有电磁辐射总和,也叫做背景辐射。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辐射。

背景辐射有自然产生和人工产生两类。自然产生的背景辐射与人类活动无关,大多数是自然本身存在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例如,在高海拔所生活的人群要比海平面上所生活的人群受到更多的辐射,因为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即高能粒子)会与大气层相互作用,高海拔地区空气更加稀薄,大气层吸收能力受到了削弱。并且人在乘坐飞机时也会因此额外受到一些宇宙射线的照射。

此外,还有人造背景辐射。顾名思义,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背景辐射。人造背景辐射主要的来源是各种医疗活动,例如X射线成像、CT等医学影像诊断手段以及放疗等治疗措施。

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医学技术也相对更加进步完善,当地的居民也会更多接触这些涉及辐射诊治的医疗手段,因此来自医疗活动的辐射在背景辐射总量中所占比例也就越高。

不过,比例只是一个大范围的概括,事实上,在评估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时,一般考虑的是辐射剂量,也就是一定时间内被人体吸收的总量,其单位是西弗(SV)。

当然,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不到西弗这么大的单位,一般用毫西弗(mSV)来表示。上文也提到,世界各地由于海拔差异和地表环境差异,背景辐射水平也略有差别,平均来看,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剂量(包括背景辐射)只有6.3毫西弗。

而对健康威胁最大的情况其实是:在短时间内受到大量电离辐射,也叫做急性暴露。

这种情况下电离辐射造成的伤害超过了人体自动修复损伤的能力范围,从而会导致癌症、细胞功能失调甚至死亡。

当然幸运的是,这种急性暴露的情况非常罕见,只有核泄漏或者宇宙陨石坠落的地区才会维持高水平的电离辐射,而绝大部分人都处于人造源和自然源所产生的低水平电离辐射中。因此大家也不需要“谈辐色变”。

科普鄂州
科普湖北
科普中国
返回顶部